English

湿地效益刍议

1999-02-02 来源:光明日报 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研究员 吕宪国 我有话说

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,它具有季节或常年积水、生长或栖息喜湿植物动物和土壤发生潜育化三个基本特征。根据国际《湿地公约》的定义,陆地上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,包括沼泽地、泥炭地、湖泊、河流、稻田以及海岸滩涂、河口、珊瑚礁、红树林和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海岸带等都属湿地范畴。我国自1981年加入国际《湿地公约》后,也接受这一广义湿地概念。湿地因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环境效益,被誉为地球之肾,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,尤其是湿地在抵御洪水、调节径流、蓄洪防旱、控制污染等方面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,因而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。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(IUCN)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(UNEP)和世界自然基金会(WWF)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,湿地与森林、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,淡水湿地被当作濒危野生生物的最后集结地。

湿地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环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效益。湿地效益多达20种,除了洪水调节功能外,主要还有下述效益。

湿地是众多野生动物植物栖息、繁衍的乐园。我国湿地面积达6300万公顷,居亚洲第一位,类型繁多,几乎囊括了《湿地公约》所列的所有湿地类型,并拥有我国特有的高原湿地和内陆盐碱湿地。根据《湿地公约》定义的标准,在亚洲947块国际重要湿地中,我国就有192块,占这一地区国际重要湿地面积的20%以上。中国地域辽阔,湿地分布广泛,覆盖了东亚—澳大利亚水禽迁飞路线和中亚—印度水禽迁飞路线,每年约有200个种的数百万只迁徙水禽在此中转停歇和栖息繁殖。亚洲57种濒危水禽中,我国湿地就发现了31种。全世界鹤类有15种,中国湿地就占9种。同时我国湿地还养育着许多珍稀的两栖类和鱼类特有种。湿地可以为某些物种,特别是某些植物种提供完成其生命循环所需全部因子,鱼虾需要借助湿地完成产卵并度过幼年期,迁徙鸟类要依靠湿地停歇、取食、补充营养。因此,保护湿地实际上是保护了多样性的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。嫩江流域现已建有扎龙、向海、莫莫格三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区,长江流域建有东洞庭湖、鄱阳湖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其中扎龙、向海、东洞庭湖、鄱阳湖还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。

湿地可影响地方小气候。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。湿地产生的晨雾可以减少周围土壤水分的丧失。如果湿地被破坏,当地的降雨量就会减少,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就会产生不利影响。中国的博斯腾湖及周围湿地总面积为1410平方公里,湿地通过水平方向的热量和水分交换,使周围地方的气候比其他地方略温和湿润。如临近湿地的焉耆与和硕比距湿地较远的库车气温低1.3—4.3℃,相对湿度增加5.23%,沙暴日数减少25%。此外,湿地植物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,由于湿地厌氧和酸性较强,植物残体未能被充分分解而积存下来,起着碳库的作用。如果湿地被疏干开垦,植物残体将加速分解,湿地将起到碳源的作用,释放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,加剧全球气候变暖。

湿地是一种土地资源,许多发展早、集约性强、土地生产力高的农区就是湿地区。湿地可以向人类提供藕、菱、莲、芡等食物资源,沿海水域生长某一些藻类还是极富营养的副食品。有些湿地植物、动物是为名贵中药材。湿地中的药用植物有200余种,含有各种葡萄糖、糖苷、鞣质、生物碱、乙醚油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。湿地中许多动植物还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。芦苇纤维素达44%左右,仅次于棉麻,与木材相仿,是理想的制浆造纸原料。我国每年用于造纸的芦苇约160万吨,年生产纸70万吨左右。

湿地中蕴藏着多种盐类资源以及有机矿产资源。如集中分布在蒙新地区的碱水湖和盐湖,贮存着大量的食盐、芒硝、天然碱、石膏等普通盐类;我国海盐生产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,这些海盐大部分分布在湿地区域。湿地还有丰富的泥炭资源,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矿产。

湿地可提供多种能源,如利用河流、湖泊、水库、潮汐发电。湿地还是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,有的湿地因生物种类和发育演化历史的特殊性,也是重要的科研、教育场所。

湿地虽然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巨大的社会效益,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,经济发展迅速,社会公众对湿地的效益和价值认识不足,湿地面积的丧失和功能的退化十分严重。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湿地资源,必须加强科学研究,准确评价各类湿地的功能和价值,科学规划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布局,积极探索湿地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效途径,为我国下个世纪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。

[值班总编推荐]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

[值班总编推荐]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

[值班总编推荐]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...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